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存钱还是买房

发表于2016-06-22
中国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勤劳的国家,记得前阵子讨论退休延迟,支持方称德国人也是65岁退休嘛,而真相是如果德国人按照中国人的作息制度,他们45岁时候就可以把要干到65岁时候的活儿都干完了……这里不管退休延迟合理与否,倒是折射出中国人是真的很勤劳——但是,为什么勤劳的中国人却体会不到自身的富有幸福感呢,或者说他们感觉不到自己富有呢?

这就涉及如何看待财富,如何看待积累与消费的关系。众所周知,中国人的储蓄率是很高的,因为老辈人给子女的观念就是要会“存钱”,否则就成了“败家子”这个观念作为我们最普遍也最朴实的“财商教育”,沁入骨髓;不管是在集贸市场风吹日晒的小贩,还是在CBD写字楼里西装革履的金领,也许学历的差距是“初中生vs博士”,但潜意识中他们的财商却一样的:即,认为“花钱”是“罪恶”的,“存钱”才是会理财和投资的体现。

但事实上恰恰相反,最重要的是学会“花钱”。因为钱要花得好、花出去要有价值,花出去不仅仅是为了一时的快乐,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虚荣的“消费”,而是生活品质的提高和需求满足的体现。当然,“存下来总比败家强”,但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:财富的拥有者无法让自己手上的钱发挥更大价值,才只能把它存下来。“买房”这种行为,看似是把钱花出去了,实际上则是固化了自己的资本.

“存钱”实际上就是让投资者和财富拥有者做了金钱的奴隶。罗伯特·清崎在《富爸爸,穷爸爸》中写到: 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,而是要成为金钱的主人.房产变成可以随时变现正向的现金流;
上一页|1|
/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