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|1|2|3|4|上一页
/4页

主题:记者们的春晚路

发表于2013-02-17

有这样一群人,从央视春晚第一次彩排开始,起得比鸡早,睡得比狗晚;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托关系找熟人,和保安“捉迷藏”,一无所获时沮丧得抱头痛哭;还是这一群人,他们吃不上年三十的团圆饭,无法亲一亲稚子,抱一抱老人,最大的心愿是祈盼来年的“春晚路”顺利一点……他们是报道春晚的记者。

发表于2013-02-17

离央视春晚[>>>去专题看看]这道年夜饭上桌只有四天,央视“防火防盗防记者”,记者们为了探班现场,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,种种采访遭遇更是外界想象不到。数位报道央视春晚多年的资深娱记,接受腾讯娱乐专访“现身说法”,和咱们聊一聊春晚舞台幕后的故事,他们背后的酸甜苦辣。

发表于2013-02-17


发表于2013-02-17

记者:张倍宁 《东亚经贸新闻报》 “跑龄”:5年她的春晚故事:一个饺子带来的进门机会

张倍宁从五年前开始跑春晚。那时候跑春晚还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央视对记者的警惕性并不像现在这样高,“现在越来越难进了。”


发表于2013-02-17

如果有谁递上一张进门条,那种感觉比久旱逢甘露都幸福,张倍宁就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,在央视门口等了几个小时,却被一个饺子给救了。在前一天的彩排中,她在后台吃饺子,有个演员路过顺手要了一个吃,讨个吉利。结果第二天在央视门口苦等进场机会的她,正好看到前一天吃自己饺子的演员,便立刻“贴”了上去,那位演员受“饺子”之恩,把她带进了春晚后台。

发表于2013-02-17

这是幸运的时候,不幸运的时候,只能眼巴巴地在门口干瞪眼,“有一回我进不去,在央视门口把所有知道的人的电话都打了一遍,冯巩的、黄宏的,结果没一个人带我进去,我在外面冻得都不行了,手完全冻僵了。”张倍宁说,“据说有一次,一群送盒饭的往央视里走,一位记者立刻跑上去,帮着抬着盒饭箱子混进了演播室。进去之时,衣服上袖子上已经满是油污。”

发表于2013-02-17

记者:巫天旭 曾供职《重庆晚报》 “跑龄”:4年他的春晚故事:一到春晚就变“黄牛党”

春晚倒计时100天那天,会看见不少记者。

巫天旭为了进春晚,也干过傍大腕的事。刚刚跑春晚的他并没有特别多的路子,干脆打电话给赵本山的工作人员,想跟着赵本山一起进台,结果自然是被拒绝。


发表于2013-02-17

因为彩排都要有观众,所以每次彩排央视都会把票送给广告客户等,这些观众统一在央视西门排队入场。既然是赠票,自然有人会有多余票。很多记者都曾在那儿求票,有人买过50元一张的,也有200元一张的。

巫天旭形容自己,一到春晚就从记者变成了“黄牛党”,在门口到处寻找“猎物”,问人家卖不卖票,“很多观众都很鄙夷地看我一眼,然后走掉。”


发表于2013-02-17

记者:方芳 曾供职《法制晚报》 “跑龄”:3年她的春晚故事:厚着脸皮向观众讨票

相比巫天旭,方芳更幸运一些。第一年跑春晚时,她得到了一张春晚门票。

那是2010年春晚的第一场彩排,她在央视门口等了几个小时也没找到进去的办法。眼看观众陆续进入央视,无奈之下,她硬着头皮向一位观众“求救”,祈望对方能把票卖给自己,谁知对方一听她说是想看节目的观众,二话没说就把手里的票送她了。


发表于2013-02-17

记者:张侠 《每日新报》 “跑龄”:5年她的春晚故事:乔装打扮混春晚

张侠每次进春晚都会用道具来乔装打扮,要么手里抱两本央视挂历,要么拿个央视的笔记本,或者提个印有CCTV logo的纸袋,总之,要把自己乔装成央视的工作人员。“如果有人问起来,我就说过来看两眼,蒙混过去。而且一定不能害怕,不论看到哪个演员都跟没看到一样,这样才比较安全。”

一位军旅歌手带着一个助理上央视彩排,助理手捧水杯,有个记者灵机一动,把自己的大衣脱下来,假装是歌手的另一个助理,尾随着大摇大摆进去了。


上一页|1|2|3|4|上一页
/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