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房子成为了婚姻的焦点?

发表于2013-02-26

1、有房子就不愁没老婆?

今年70多岁的三婆嫁到棠下已50几年。回想当年的婚姻,她说,当时农村里的人生活都比较贫困艰苦,思想都比较淳朴,结婚的时候不会像现在这样要有房有钱,“最重要人品好,勤劳上进就行了”。“当时有个小伙子帮我们家干农活,父亲觉得他高大结实,人又老实能干,就把我嫁给他了。”她如是说。

三婆嫁到棠下后,生了三男三女。当儿女20多岁的时候,都陆续开始成家。不过当时是上世纪80年代,一般人都没有自己上世纪的房子,女人都是跟夫家的人挤在一起。三婆的大女儿阿嫦也说:“当时希望找个家境好一点的,但是也没有要求说对方一定要有房有车的。当时从棠下嫁到江门,已经很不错。”三婆告诉记者,他们家一共有6个房间,最多人的时候是三个儿子都成家了,女儿又还没嫁出去,加上家婆和她们夫妻,一共13人。她回忆说:“当时大部分家庭都是这样,十几个人挤在一个房子里。”


发表于2013-02-26

经过十几年的努力,三婆的大儿子在90年代初终于建起了自己的房子。三婆大媳妇洁姨说:“虽然当时建房子并不贵,只要十几万,但是由于收入很低,上世纪80年代的工资只有几十元一个月,尽管后来涨到几百元一个月,但还要养家,还要供子女上学,生活压力很大,我吃苦已经吃怕了。”

发表于2013-02-26

现在,洁姨的一对子女都已经20几岁了。洁姨常常跟女儿说:“你将来结婚一定要找个有房子的,这样才不用像我这样,挨了十几年才有自己的房子那么辛苦。”她说:“像我这个年龄的人,都是挨过苦的,知道没有房子的滋味,所以都不愿意把女人嫁给没房的人。”受到母亲的耳濡目染,洁姨的大女儿小娟也比较认同母亲的看法。

有洁姨这种看法的家庭不在少数。而正是受到这种思想影响,很多年轻男孩子也不敢轻易谈恋爱。阿军就是农村的孩子,今年已经27岁了,还有一个妹妹和弟弟。由于家里住的都是平房,阿军一直感到有点自卑,妹妹都已经嫁人了,但他还没有拍拖。他说:“在建新房子以前,我都不会考虑拍拖。”去年年底,经过全家的努力,他们家终于建成一座三层的新房。从此,阿军才开始找女朋友,并确定了今年年底结婚。他认为:“有房子就不愁没有老婆。”


发表于2013-02-26

原江门市委政研室主任李超奇就认为,房在婚姻中占比越来越重要,与房屋租赁市场不完善、不发达也有一定的关系。其实现在房价的租售价格比差距太远,买房的投资要收回并不容易,租房比买房要划算,但因为大家都趋向于买房,加上市场不成熟,管理并不完善,整个房产租赁行业目前做得并不好,不像发达国家的房产租赁那么成熟、正规。

发表于2013-02-26

“买房结婚是东方人置业的需求,是小生产时期所遗留下来的观念。”李超奇告诉记者,按照UNECE(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,United Naation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e)在2009年12月的住宅统计资料显示,欧美发达和较发达国家的总自有住宅率普遍在60%-70%,美国也仅有68%。但我国有关方面统计显示,中国的自有住宅率为82%,比欧美发达国家都要高。其实改革开放后好长一段时间,都是企业盖房子租给员工,当时江门地区房子的租赁比率都相当高,大约有七八成,直至1988年房改后房产才可买卖。但他认为,买房结婚这种落后的观念引起的矛盾很多,除了推高房价之外,还对人才流动也非常不利。

上一页|1|
/1页